政讯通中心

s
欢迎来到消费者资讯网!
当前所在: 首页 > 法治专题

浙江省消保委联合浙江开放大学举办“守护养老幸福生活 防范保健食品诈骗”消费教育活动

  • 时间:2022-12-19
  • 来源:浙江消费维权网
  • 作者:

  近日,省消保委“守护幸福生活、防范养老诈骗”系列消费教育活动第二场在浙江开放大学云教室举行。

  1.png

  活动以“防范保健食品诈骗”为主题,线上线下联动开展。30多名老年学员们现场听讲,浙江开放大学“云教室”平台和“浙学通”微信小程序提现场直播。据统计,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五千人。

  2.png

  来自省市场监督局食品流通处二级调研员蔡志良老师,从保健品食品的基本规范、涉老保健食品典型案例解析、防范对策建议等三方面进行了生动详实的讲解,“以案释法”揭露了保健食品诈骗的危害性,纠正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误区,提出了防范对策建议。

  

  专家提醒老年人要谨慎辨别诈骗手法,总结出十大保健食品诈骗常见的骗术,分别是:假借公益欺骗型、冒充专家恐吓型、瞒天过海神吹型、免费旅游陷阱型、非法添加毒害型、连环施计圈套型、虚构认证伪装型、量身定制诱导型、自编自演体验型、非法集资诱骗型。

  3.png

  针对不少老年人对保健品是过度依赖甚至“沉迷”保健食品,专家建议一定要分清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,保健食品不是药品,“药到病除”千万别信。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:

  

  “健康讲座”实为促销。不法商家经常采用讲座等形式,邀请一些假冒专家、教授和老中医现场进行“养生”讲座,目的就是兜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。

  

  “免费活动”只为洗脑。不法商家利用赠药、发放小礼品、抽奖等方式,吸引你们参加其促销活动。有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、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假象,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、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,不知不觉中被“洗脑”。

  

  “权威证明”多属虚构。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、医疗机构、学术机构、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,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,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。

  

  “专家义诊”亦是骗局。骗子雇佣所谓的专家、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,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,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。

  4.png

  详实的案例、生动的讲解,老年学员们边听边记笔记,还不停用手机拍下重要内容。学员们纷纷表示,这堂讲座受益匪浅。学员张阿姨说:“特别对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分辨别,以及保健食品的规范标识等方面印象深刻,这次学习有很深的教育作用”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zj315.org/News/ArticleDetail.aspx?iIY2ISQvqOBj3KCGKDTsJw==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