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s
欢迎来到消费者资讯网!
当前所在: 首页 > 法纪通报

“双11”将至!这份消费提示快收好!

  • 时间:2023-11-09
  • 来源:浙江消费维权网
  • 作者:佚名

  本周六(11月11日)就是双“11”购物节,降价、秒杀……种种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缭乱。黄岩区消保委发布2023年“双十一”消费警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选择、科学消费,谨防消费陷阱。

  选择正规平台,谨防交易风险

  网购时,消费者应选择经营资质齐全、信誉等级高、有消费保障的正规网店或直播间,不要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,不要相信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、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。注意保护自身信息安全,谨防中奖诈骗、退款诈骗、货到付款诈骗等行为,不要向陌生人透入自己的重要信息。

  厘清促销规则,避免被“忽悠”

  预售、定金、满减红包……促销规则设计复杂,消费者需要读懂、认清相关规则,谨防不公平格式条款。建议提前关注商品价格变化,不要轻信商家的“特价”“清仓价”“全网最低价”等各种引流手段,也不要被秒杀、让利等促销手段诱惑,要了解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,避免陷入明降实涨等套路。

  理性看待直播,切莫冲动消费

  直播带货模式下商品滤镜厚、主播话术多,消费者易陷入带货套路。例如通过滤镜和特定角度展示商品,故意不展示瑕疵,导致货不对版;夸大商品品质价值、虚构商品实时销量与库存,诱导冲动下单。要牢记“理性消费,按需购买”,抵制低价诱惑,不盲目囤积商品,特别是食品类商品,要细看保质期,小心商家以促销契机销售临期商品。

  留存消费凭证,注意售后时效

  仔细了解商家“七日无理由退货”和“三包”范围等售后服务规则,及时留存好原始订单信息、支付信息、促销优惠截图、商家承诺截图等相关凭证,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,防止商家删除相关信息后难以恢复,给后期消费维权带来难度。如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或与宣传不相符等问题时,应及时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;如果协商不成,可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,或者通过其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zj315.org/News/ArticleDetail.aspx?iIY2ISQvqOBzMkeWiZCZQw==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