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s
欢迎来到消费者资讯网!
当前所在: 首页 > 法纪通报

龙游县消保委发布“快递盲盒”消费警示

  • 时间:2023-12-06
  • 来源:浙江消费维权网
  • 作者:佚名

  双十一过后,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上突然涌现出一拨特殊的商品快递盲盒,商家声称“海外滞留件”“原单滞留件”等,网销平台链接封面图上大字写着“稳赚不赔”、“抢到就是赚到”、“捡漏”、“全新未拆封”等宣传语,花少量的价格拆出物超所值的商品,给消费者一种“以小博大”的快感,让人觉得占了大便宜。

  没人取的快递当盲盒卖?结果就是,消费者一拆一个不吱声……这种情况屡见不鲜。为此,龙游县消保委特发布消费警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,理性下单。

  一是论斤卖,价值问题有待考量。根据社交平台售后反馈,125元10斤、298元20斤等盲盒层出不穷,其中不乏缺少商品使用说明,甚至是“三无”产品。且不论按斤卖价值多少,值不值当,售卖滞留快递件其合法性有待商榷。《快递暂行条例》中明确规定了,对于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快件,原寄件人或收件人财产权丧失,应按照《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件管理规定》实施处理,违规出售则是侵犯他人的财产权。

  二是打游击,售后问题难保障。贩售此类商品的店家几乎是“打一枪换一炮”,关注的店铺售后就下架,商品链接也随之失效,售后无门,商家与消费者和平台监管“打游击”。同样,以直播方式进行的销售行为,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拆出的价值相对高的物品,介绍购买方式并引导大家点击跳转购买页面。一旦遇到商品售后问题,难以溯源,更遑论售后需求。

  三是防套路,虚实问题难辨别。所谓“快递盲盒”,很可能是一种打着“盲盒”旗号的“自制快件”,是商家收购并兜售厂家滞销产品、来路不明的小商品的新营销套路。这些不法商家利用“盲盒”的特殊属性来制造商机,规避平台的产品质量筛查,并借机让商品产生大幅度溢价。而当这些“盲盒”到了消费者手里,往往换了一种姿态,让人捡漏不成反上当,白白交了智商税。

 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,如何理性消费,准确识别套路和骗局,避免“占小便宜吃大亏”,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并精进的功课。最后,龙游县消保委提醒消费者,如遇线上线下售卖快递滞留件造成自己权益受损的,应及时投诉举报,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zj315.org/News/ArticleDetail.aspx?iIY2ISQvqOCR1tq/9E9KOQ==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